M3受体在心源性猝死中起重要作用-国内聚焦-资讯-生物在线

M3受体在心源性猝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1-12-21T00:00 (访问量:3678)

近日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成功构建M3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M3受体在心源性猝死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论文“Overexpression of M3 Muscarinic Receptor Is a Novel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ransgenic Mice”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期刊上。

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的杨宝峰院士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高旭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杨宝峰院士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现为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旭教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模式生物研发及血红素系统相关疾病。

心源性猝死(SCD)具有突发、迅速、不可预料和死亡率高等特征,是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SC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论是有无器质性或结构异常性心脏病,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机械分离均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直接死因。一项临床研究指出,约80%心律失常性猝死是由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所致,而很少一部分是由于心跳极度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导致的心脏停搏及心电-机械分离所致。目前,国际上对SCD的治疗还没有很好的防治办法。

在此前的研究中,杨宝峰院士课题组曾发现微小核苷酸(miRNA)是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和调控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建立M3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了M3受体对心源性猝死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心肌缺血和用药物诱发心律失常等实验方法,检测了M3受体对心源性猝死的调控作用。采用显微注射法构建转基因小鼠并用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技术进行验证。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时程及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变化。最终发现M3受体上调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并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小鼠的死亡率;显著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并通过增加内向整流钾电流恢复膜的复极;激活M3受体明显抑制了微小核苷酸(miRNA-1)。

新研究揭示了M3受体调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为防治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猝死提供新思路。

www.biomart.cn/yanji/index.htm

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上海市杨浦区民京路658弄

联系人: 陈小姐

电 话: 15821625591

传 真:

Email:muzhou88@aliyun.com

相关咨询
ADVERTISEMENT